關注非熱加工技術,助推產業(yè)升級--2011年北京非熱加工技術國際研討會籌備工作升級
在各界的支持下,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lián)盟共同組織的“2011年北京非熱加工技術研討會”將于9月21-23日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目前距離大會召開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近日記者走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了解到大會的籌備工作已經升級,各方正蓄勢待發(fā)。
非熱加工技術正在開創(chuàng)新的天地
非熱加工是一種新興的加工技術,在食品行業(yè)中主要用于殺菌與鈍酶,包括超高壓、高壓脈沖電場、高壓二氧化碳、電離輻射、脈沖磁場等技術。與傳統(tǒng)的“熱加工”技術相比,食品“非熱加工”具有殺菌溫度低,能更好保持食品固有營養(yǎng)成分、質構、色澤和新鮮度等特點。同時,非熱加工對環(huán)境污染小、加工能耗與污染排放少。因此,該技術在食品產業(yè)中的應用已成為國際食品加工業(yè)的新增長點和推動力。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的新鮮度、營養(yǎng)、安全和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極大地推動國際上對食品非熱加工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
目前,一些非熱加工技術如超高壓、高壓二氧化碳等在美國、日本、法國等發(fā)達國家已經得到了產業(yè)應用。同時,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非熱加工技術的應用范圍得到了拓寬,可用于食品功能成分的提取、食品大分子的改性等方面。 據悉,國內目前已經有很多的企業(yè)采購或者正在計劃采購超高壓或者其他非熱加工裝備,正式開始這方面的嘗試。盡管與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市場上采用超高壓加工的產品并不多,甚至很難發(fā)現,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上將會出現越來越多采用非熱加工技術生產的新型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非熱加工技術的外延目前也正在發(fā)生變化。據大會主席中國農業(yè)大學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中心廖小軍主任介紹,非熱加工技術其實是一類技術的統(tǒng)稱,這類技術的共同點是并沒有采用熱加工的技術。就其含義來說,除了包含傳統(tǒng)的超高壓、脈沖電場、輻照等技術外,目前對于微生物源生物防腐劑技術等各界也非常關注。應該看到,隨著這方面研究的不斷增多,非熱加工技術也將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我國在此領域已經實現突破,但仍存在差距
我國在非熱加工領域的研究近年來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在科技部的推動下,非熱加工裝備如超高壓的科學研究一直在努力推進,并在科技向生產力的轉化過程中實現了重大突破!笆晃濉睍r期,通過國家“863”項目“食品非熱加工技術與設備”項目的實施,我國在此領域取得長足進展,形成了技術創(chuàng)新的有機整體和非熱加工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和隊伍,初步建立起非熱加工技術研究平臺,構建了較完善的非熱加工技術研究體系,為我國食品非熱加工技術研究與超高壓食品產業(yè)開發(fā)提供了有效的支撐。目前,我國的相關設備不僅在國內銷售,也已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日本、伊朗等國。特別是在高壓技術方面,我國生產的相關設備已經占到了世界總額60%以上,使得我國在此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盡管我國在非熱加工領域已經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在超高壓方面已經走在國際前列,但是要看到,我們的領先地位并不穩(wěn)固,我們仍然面臨很多挑戰(zhàn)。以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超高壓加工技術為例,我們還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問題:我國超高壓設備存在結構設計不盡合理、處理量小、控制系統(tǒng)與密封系統(tǒng)不完善的問題;超高壓食品標準制訂滯后、食品安全性檢測評價方法不系統(tǒng)、基礎研究較薄弱、核心及關鍵技術缺乏、產品市場定位不明確等;針對不同果品原料特性開展的產業(yè)應用研究嚴重滯后,缺乏果品加工中超高壓技術殺菌、鈍酶以及對品質影響的基礎性研究以及與產業(yè)化的超高壓果品加工工藝相配套的原料減菌、褐變控制、質構調控、風味保存、包材老化、品質預測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在此領域內的整體應用研究與產業(yè)應用落后于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
盡管我國在非熱加工領域已經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在超高壓方面已經走在國際前列,但是要看到,我們的領先地位并不穩(wěn)固,我們仍然面臨很多挑戰(zhàn)。以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超高壓加工技術為例,我們還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問題:我國超高壓設備存在結構設計不盡合理、處理量小、控制系統(tǒng)與密封系統(tǒng)不完善的問題;超高壓食品標準制訂滯后、食品安全性檢測評價方法不系統(tǒng)、基礎研究較薄弱、核心及關鍵技術缺乏、產品市場定位不明確等;針對不同果品原料特性開展的產業(yè)應用研究嚴重滯后,缺乏果品加工中超高壓技術殺菌、鈍酶以及對品質影響的基礎性研究以及與產業(yè)化的超高壓果品加工工藝相配套的原料減菌、褐變控制、質構調控、風味保存、包材老化、品質預測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在此領域內的整體應用研究與產業(yè)應用落后于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
與此同時,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在此領域內一直比較關注,進行持續(xù)投入并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應用推廣工作。歐盟在第五和第六框架計劃項目(FP5和FP6)中都設立了資助非熱加工技術領域的科研經費,僅FP6框架項目對兩個非熱加工項目的資助經費就達2300萬歐元。而美國對非熱加工技術研究更為重視,包括美國軍方、農業(yè)部和食品藥物管理局等多個部門都有大量經費資助。目前,非熱加工技術在發(fā)達國家得到了快速的產業(yè)化應用。美、加、法、德、日等國家已經通過非熱加工技術的食品安全評價,并獲準該技術在果蔬、肉制品、水產品等領域進行商業(yè)應用。因此集合我國在此領域內的優(yōu)勢資源,進行共同努力迫在眉睫。
各界努力,期待國際溝通與交流的成功
2009年10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美國食品科技學會、歐洲食品科技聯(lián)盟共同在北京舉辦了2010年北京非熱加工技術國際研討會,大會征集到來自海內外的125篇論文,創(chuàng)歷屆之最,參會人員來自世界上20余個國家,共計240余名。此次大會使得國內外參會代表對食品非熱加工技術的歷史和最新進展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機會,大大地推動了我國各界對于食品非熱加工技術的了解,以及該技術在我國的發(fā)展。
此次會議的籌備正是基于上屆會議的成功,一方面意圖能夠對我國在食品非熱加工領域內的研究進展進行一次完整的檢閱,了解我國在此領域的發(fā)展狀況;另一方面通過與國際領先科技專家的溝通,了解國際范圍內的最新進展,確認發(fā)展方向;同時通過討論,就我國食品非熱加工科研與產業(yè)的發(fā)展征集多方意見,形成思考。
據了解,非熱加工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國際食品非熱加工領域權威專家、美國農業(yè)部高級研究項目主管Howard Zhang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V.M. Balasubramaniam教授,加拿大麥吉爾大學Hosahalli S. Ramaswamy教授,韓國延世大學Jiyong Park教授,美國農業(yè)部東部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Juneja Vijay博士等業(yè)內權威將悉數到場,盡顯大會的高端和權威。同時目前大會已經收到不少知名專家的征文投稿,大會的論文征集將在8月1日結束。大會學術委員會和組委會正緊張工作,逐步完善大會的會議議程。我們期待著在各界的支持下,2011年北京非熱加工技術國際研討會的成功。
【免責聲明】食品伙伴網發(fā)布的展會信息均是與展會方合作后發(fā)布,網站前期已盡嚴格審核義務,但因辦展過程的不可控性,請您參展、觀展前務必再次與頁面下方組委會聯(lián)系核實,切勿盲目觀展。此外,伙伴網與站內所有展會之間均無主辦/協(xié)辦或承辦等關聯(lián)關系。如遇參展糾紛,請追究辦展主體的法律責任。
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吳賈鋒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燈市口大街75號中科大廈B座206,100006
電話:010-65223596
傳真:010-65264731
Email:nonthermal201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