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貯藏是甘薯生產(chǎn)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甘薯體積大,水分多,組織柔嫩,在收獲、運輸、貯藏過程中,容易碰傷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機會,同時薯塊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塊根的貯藏性;甘薯不耐低溫,容易遭受冷害和凍害而引起爛窖。所以必須抓好收獲、運輸、貯藏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保證甘薯安全貯藏。
一、適時收獲。一般地溫18℃開始收獲,騰茬種麥的“寒露”前后收獲,留種用的夏薯“霜降”前收獲,食用薯稍晚些,但一定在枯霜前收完。種用薯和食用薯宜在晴天上午收獲,中午在田間晾曬,然后嚴格選薯,剔除在田間遭受水浸、冷害、凍害、破傷、帶病的薯塊,精選后于當天下午運回窖內(nèi)貯藏;另外,從收獲到貯藏的過程中,要輕拿、輕放、輕裝、輕運,以免碰傷薯皮。
二、貯藏窖的準備。不管是哪種窖型,都要有良好的通氣設備,較好的保溫防寒功能,還要結(jié)構(gòu)堅固耐用,管理方便。窖址要選在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土質(zhì)堅實和管理、運輸方便的地方建窖。甘薯入窖前,將新窖打掃干凈,舊窖消毒滅菌。消毒方法是,可將窖壁及窖底刮去3-4厘米,以除掉附在窖壁上的各種病菌,并在窖底撒一層生石灰;也可用硫磺熏窖,一般每立方米空間用硫磺10克,點燃后封閉1-2天,之后放出煙氣。消毒滅菌后,將窖底鋪上6-10厘米厚干凈細沙,上面再鋪放5厘米厚的秸稈或柴草,緊挨窖壁再豎向擺放5-7厘米厚的秸稈,以防濕保溫。
三、適時入窖。甘薯要隨收獲隨入窖,堆放時要輕拿輕放,不損傷薯皮,薯堆中間每隔1.5米豎立一個直徑10厘米左右的秸稈把,有利于通風、散濕、散熱。貯藏量一般占窖空間的2/3為宜。
四、貯藏期間的管理
1、貯藏前期管理:從薯塊入窖到封窖。此期甘薯呼吸旺盛,溫度高,濕度大,管理上以通風降溫散濕為主,防止薯塊糠心、發(fā)芽和病害浸染蔓延。薯塊入窖后溫度保持在20℃左右,促進薯塊傷口愈合,7天之后打開窖門及通風口,通風降溫散濕,使窖內(nèi)溫度降至1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如果白天窖外溫度高,可將窖口用葦席或草簾遮蓋,也可晝關(guān)夜開。若遇霜凍,注意防寒。當窖溫穩(wěn)定在14-15℃時進行封窖。
2、貯藏中期管理:從封窖到來年氣溫開始回升。此期經(jīng)歷時間最長,而且正處在最寒冷的季節(jié),同時薯塊呼吸減弱,產(chǎn)生熱量少,是薯塊最易遭受冷害的時期。管理上以保溫防寒為主,將窖溫保持在12-14℃,不低于10℃,防止薯塊遭受冷害。封窖時薯堆表面鋪蓋30厘米左右厚的干草,有利于薯窖的保溫和防寒;也可在通風口正中放一把直徑10厘米的秸稈,既有利于窖內(nèi)外氣體交換,又可防止外界冷空氣大量侵入。
3、貯藏后期管理:從氣溫回升、大地開始化凍到薯塊出窖。此期隨著外界溫度的不斷回升,窖內(nèi)溫度開始升高,薯塊呼吸逐漸加強,加之經(jīng)過長期貯存,對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能力下降,管理不當容易使薯塊遭受冷害、病害浸染造成腐爛。所以這一時期管理以穩(wěn)定窖溫為主,將窖溫維持在11-13℃,適當通風、散熱、散濕。對貯藏量大,濕度大的窖,氣溫升至11℃時,晴天中午打開通風口,通風散濕,傍晚及時關(guān)閉。若遇寒流,應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但也要防止窖內(nèi)溫度過高引起爛薯或發(fā)芽。
甘薯在貯藏期間要測定、記載窖溫、堆溫和檢查貯藏情況,發(fā)現(xiàn)腐爛,及時清除。進窖時,先試以燈火,燈火不滅時,才能進窖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