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0-03-08
核心提示: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種模式養(yǎng)殖過程中的技術基礎,是提高商品蟹規(guī)格,提高苗種成活率的重要一環(huán)。其原理是根據幼蟹的生物學特性,提供其生長、蛻殼所需要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水草、水溫、餌料等),實現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提高。 該項生態(tài)農業(yè)技術模式在沿海及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種模式養(yǎng)殖過程中的技術基礎,是提高商品蟹規(guī)格,提高苗種成活率的重要一環(huán)。其原理是根據幼蟹的生物學特性,提供其生長、蛻殼所需要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水草、水溫、餌料等),實現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提高。

    該項生態(tài)農業(yè)技術模式在沿海及內地荒灘、荒溝等廢棄地塊均可開發(fā)推廣,既提高土地開發(fā)利用率,又可提高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其模式建設的技術要點如下。

    一、大棚建造及準備

    1、搭棚建池 池面積一般0.5--1.0畝(667平方米),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東西向為宜,池底平坦,池坡比1:1.5左右;塑料大棚鋼架或竹木框架,兩端開門,薄膜上方用大眼網縛牢,四周埋入土中。棚內中間設置竹排小橋,高出水面30厘米,便于管理、觀察、投餌等使用。距池底20厘米安裝沖氣管道兩根,每隔25厘米左右扎上、左、右三個氣孔,冬季安裝加熱鍋爐。

    2、清淤除野 荒舊田塊應清除過厚的淤泥并翻曬,放苗前10天左右,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50公斤清野。

    3、移栽水草 池內移植水花生、苦草或投放消毒后的柳樹根、棕皮等,設置附著物,利于幼蟹蛻殼、棲息,水草覆蓋面占水面的40%--60%為宜。

    4、肥水培餌 放苗前一周,60--80目篩絹網濾,進水30厘米,667平方米施雞糞50公斤,尿素5公斤培養(yǎng)基礎生物餌料。

    5、調節(jié)水溫 棚內水溫一般22--28℃,蟹苗進棚時水溫與育苗場蟹苗池溫差不超過3℃為宜。

    二、蟹苗放養(yǎng)

    一般667平方米放蟹苗5--10公斤,要求蟹苗規(guī)模整齊、體質健壯、肢體完整。放苗入水前,用水噴淋3--4次或于池邊浸浴2--3次,每次1--2分鐘,適應環(huán)境后放入池內。

    三、生產管理

    1、調節(jié)水位 放苗15天內,水位保持36厘米以內,后逐漸加至80厘米;養(yǎng)殖中后期加大換水量,日換水50%--80%.

    2、水質調控 以肥、活、嫩、爽為原則,根據水色,及時換水,保持透明度40--50厘米。

    3、投餌 蟹苗入池1周內,以雞蛋、奶粉和魚蟲(橈足類)攪拌蒸熟投喂,投餌率150%--100%,Ⅲ期后直接投喂魚蟲或魚糜。Ⅱ----Ⅲ期幼蟹投餌率 80%--50%,Ⅳ----V期投餌率30%--15%;日投餌次數I----Ⅱ期5--7次,Ⅱ----Ⅲ期3--4次,Ⅳ----V期早晚1次。

    4、病害防治 每半月667平方米施生石灰5--10公斤,拌制1%痢特靈或土霉素藥餌連投2--3天;蛻殼期減少換水次數。

    5、日常管理 經常入棚巡查,氣溫高季節(jié),上午9時至下午3時開門通風、增氧,及時換水。

    四、幼蟹出池

    幼蟹培養(yǎng)30天左右,規(guī)模達到2000--5000只/公斤,根據客戶要求,即可出池,采用排水收捕、抄網撈取、提水草用網兜等辦法。

    五、效益分析

    一般養(yǎng)成率20%--40%,667平方米產幼蟹80--120公斤,667平方米產值2.5--4萬元,667平方米利潤0.8--1.5萬元。

    六、問題及建議

    1、放苗時要放在淺水處和水草較事的地方;

    2、購買蟹苗要詳細了解苗的質量,以免成活率不高;

    3、水草要保持鮮嫩,面積不能低于水面的30%.

 
分享:
關鍵詞: 塑料 大棚 幼蟹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013 second(s), 99 queries, Memory 1.1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