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調節(jié)水質。做到“三保持”,即保持水透明度25厘米左右;保持池水有足夠的溶氧量;保持池水“肥、嫩、爽、活”。5~7天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時間必須在中午前進行。最好保持微流水狀態(tài)更佳,并要及時清除池塘中的剩殘餌料。傍晚切勿加水,以防造成上下水層急劇對流而引起浮頭。
二、合理投喂餌料。餌料要新鮮、適口,投喂時不要忽多忽少,堅持看天、看水、看魚的活動,有計劃投喂各種餌料,以當天4個小時吃完為宜。不讓魚吃隔夜食,減少浪費。在水色濃、透明度低、陰雨天時,則要減少投餌量;陣雨前后應少投或不投,同時每天撈凈隔夜殘餌剩草,以免污染水質。
三、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當水質過肥,水質渾濁,透明度小時,水深1米的池塘每667平方米每次用20~25千克的塊狀生石灰化成漿后全池潑灑,可以澄清水質,防止水質老化,同時又可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和預防魚病。
四、適時開增氧機。一般1500~2000平方米水面安裝一臺增氧機。晴天中午,特別是天氣預報傍晚有雷陣雨時,堅持中午開增氧機,事先降低上下層氧差,及早增氧;陰天時次日清晨開機;陰雨連綿或水肥魚密,半夜開增氧機;浮頭立即開;魚類生長旺季,堅持每天開。要求傍晚或半夜開機時間長,中午開機時間短。
五、合理放養(yǎng)密度。根據池塘條件及養(yǎng)殖技術水平等掌握適宜的放養(yǎng)密度,發(fā)現密度過大及時疏苗。特別是施行輪捕輪放的池塘,及時將達到規(guī)格的魚捕撈上市,防止因魚多而造成浮頭死魚事故的發(fā)生,并清除各種野雜魚。
六、加強科學管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堅持早中晚巡塘,配備必要增氧注水機械,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要加強魚病防治工作,改善水質和生態(tài)防治相結合,提高魚體對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