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如何識別玉米螟與玉米粘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9-06
核心提示:玉米螟,害蟲種類:屬鱗翅目,螟蛾科,俗名玉米鉆心蟲、玉米髓蟲、粟野螟、挖心蟲、鉆莖蟲。
玉米螟:

1、害蟲種類:屬鱗翅目,螟蛾科,俗名玉米鉆心蟲、玉米髓蟲、粟野螟、挖心蟲、鉆莖蟲。

2、形態(tài)特征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0-30mm,圓筒形,頭黑褐色,背部顏色有淺褐、深褐、灰黃等多種,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個,腹部1—8節(jié)背面有兩排毛瘤,前后各兩個,腹足趾鉤3序缺環(huán)。

蛹:長15-18毫米,黃褐色,長紡錘形,尾端有刺毛5-8根。

成蟲:黃褐色,雄蛾體長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體背黃褐色,腹末較瘦尖,觸角絲狀,灰褐色,前翅黃褐色,有兩條褐色波狀橫紋,兩紋之間有兩條黃褐色短紋,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態(tài)與雄蛾相似,色較淺,前翅鮮黃,線紋淺褐色,后翅淡黃褐色,腹部較肥胖。

卵:扁平橢圓形,數粒至數十粒組成卵塊,呈魚鱗狀排列,初為乳白色,漸變?yōu)辄S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為黑褐色(為幼蟲頭部,稱黑頭期)。

3、危害特點

玉米螟在玉米的各個生育時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葉片、果穗、雄穗。幼蟲多為五齡,三齡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葉、雄穗、苞葉和花絲上活動取食,被害心葉展開后,即呈現許多橫排小孔;四齡以后,大部分鉆入莖稈。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為葉片被幼蟲咬食后,會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斷,影響授粉;苞葉、花絲被蛀食,會造成缺粒和秕粒;莖稈、穗柄、穗軸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壞植株內水分、養(yǎng)分的輸送,使莖稈倒折率增加,籽粒產量下降。
玉米粘蟲:

1、害蟲種類: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行軍蟲、剃枝蟲、五色蟲。

2、形態(tài)特征

幼蟲:幼蟲頭頂有八字形黑紋,頭部褐色黃褐色至紅褐色,2~3齡幼蟲黃褐至灰褐色,或帶暗紅色,4齡以上的幼蟲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條背線,所以又叫五色蟲。腹足外側有黑褐紋,氣門上有明顯的白線。

蛹:紅褐色,有光澤,腹部5—7節(jié)背面前緣各有一列齒狀點刻。

成蟲:體長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深。前翅有兩個土黃色圓斑,外側圓斑的下方有一小白點,白點兩側各有一小黑點,翅頂角有1條深褐色斜紋。

卵:卵長約0.5mm,饅頭形,初產時白色有光澤,顏色逐漸加深,將近孵化時黑色。卵粒單層排列成行成塊。

3、危害特點

玉米粘蟲以幼蟲暴食玉米葉片,嚴重發(fā)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為害癥狀主要以幼蟲咬食葉片。1~2齡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孔洞,3齡以上幼蟲危害葉片后呈現不規(guī)則的缺刻,暴食時,可吃光葉片。大發(fā)生時將玉米葉片吃光,只剩葉脈,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當一塊田玉米被吃光,幼蟲常成群列縱隊遷到另一塊田為害,故又名“行軍蟲”。一般地勢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齊、雜草叢生的田塊受害重。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識別 玉米螟 玉米 粘蟲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58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