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國許多地區(qū)都有發(fā)生,該病雖然發(fā)病率不高,但危害性極大,植株一旦染病,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時,將會導(dǎo)致植株迅速枯死。
菊花枯萎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菊花尖鐮孢菌,為一種土傳病害。發(fā)病最適宜的溫度為27℃-32℃,在21℃時病害趨向緩和,到15℃以下時則不再發(fā)病。近年尤其在一些要控制花期而進行遮光處理的菊花,因為棚內(nèi)氣溫高,不通風(fēng),較易誘發(fā)此病。
該病菌感染植株時,最初表現(xiàn)為下部葉片失綠發(fā)黃,失去光澤,一般不易覺察。接著植株葉片開始萎蔫下垂,變褐,枯死,尤其是下部葉片也開始脫落。因此在植株剛開始遭受現(xiàn)出癥狀時,一定不要輕易認為是缺水,而延誤防治。要仔細觀察植株基部莖稈是否微腫變褐,表皮粗糙,間有裂縫,濕度大時可見白色霉?fàn)钗。莖稈橫切或縱切,可見維管束變褐色或黑褐色。也可將植株脫盆,可以看到被病菌侵染的根部變黑腐爛。
菊花枯萎病在預(yù)防時,一是選擇抗病品種,并從無病植株上采集枝條繁殖。二是進行土壤消毒,定期用殺菌劑殺菌。三是控制土壤含水量,宜選用排水良好的基質(zhì)。四是掌握植株密度,以便于通風(fēng)。
而在植株被病菌感染時,一定要迅速施藥。
用50%多菌靈進行治療,效果不錯,方法如下:在植株出現(xiàn)病情時,配制多菌靈200倍-400倍液,植株根部澆灌,并噴灑全株。開始第一天、第二天連續(xù)兩次,第四天一次,第六天一次,一般情況下,用四五次藥即可恢復(fù)。但一些重病植株,一定要拔除,最好燒掉。
另外,也可用25%苯來特粉劑200倍-400倍液,或50%代森銨乳劑800倍液,方法與多菌靈一樣,效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