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臨床上解脲支原體(uu)的檢測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9-18  來源:實驗室資訊網(wǎng)
核心提示:(一)分離培養(yǎng)方法Uu在含95% 氮氣和5%CO2 環(huán)境中生長良好。其生長最適pH為5.5-6.5,最適溫度為36℃-37℃。Uu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
 (一)分離培養(yǎng)方法

Uu在含95% 氮氣和5%CO2 環(huán)境中生長良好。其生長最適pH為5.5-6.5,最適溫度為36℃-37℃。Uu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產(chǎn)氨,使含酚紅指示劑的Uu液體培養(yǎng)基pH值上升,顏色由黃色變?yōu)榧t色。再將液體培養(yǎng)物轉種到Uu固體培養(yǎng)基上,能生長成具特征性油煎蛋樣集落。

(1 )液體培養(yǎng)基:支原體肉湯培養(yǎng)基80mL,馬血清或小牛血清10mL,酵母浸液10mL, 
10 %尿素溶液0.5mL-1.5mL, 0.4%酚紅溶液0.5mL,青霉素(使其在培養(yǎng)基中的濃度為500U/mL-2000U/mL,)用1N HCl 調pH值至5.5-6.5, 用小試管分裝后置冰箱中備用,每管1.5-2.0mL。

(2 ) 固體培養(yǎng)基:在100mL 支原體肉湯培養(yǎng)基中,加入瓊脂1.2-1.4g, ,高壓滅菌后冷卻到 50 ℃左右,逐一加入上述添加劑。搖勻,倒入無菌平皿中,待凝固后,置冰箱中備用。

接種標本后,經(jīng)孵育,若培養(yǎng)基發(fā)生由黃變紅的顏色變化,透明無混濁(有別于某些細菌及 真菌生長)則可初步判斷為有支原體生長。大多數(shù)Uu在24h內可獲得陽性結果。如果培養(yǎng)基發(fā)生顏色變化,但液體又有混濁,則應排除雜菌污染, 可用0.45μm濾膜過濾后,作再接種觀察。進一步診斷需將液體培養(yǎng)物接種到固體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 經(jīng)Dienes法染色后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集落形態(tài)。陰性結果最好觀察5天。Uu 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集落核心呈粗顆粒狀,具極窄的邊,有時呈油煎蛋樣。如用 Dienes 法染色,集落為特異的藍色。一般細菌的菌落不著色,容易鑒別。

(二)代謝抑制試驗

根據(jù)特異性抗體能阻止支原體的生長和代謝這一特性,可用病人血清進行代謝抑制試驗。在加有抗血清的培養(yǎng)基中,支原體的代謝受到抑制,從而阻止了培養(yǎng)基的顏色改變。

代謝抑制試驗也可用于檢測感染支原體患者血清抗體的滴度。即將血清作10倍連續(xù)稀釋后,滴入支原體培養(yǎng)液,并以不加血清的支原體試驗管和不加支原體液的培養(yǎng)基管作對照。經(jīng)37℃培養(yǎng),不加抗血清的培養(yǎng)管支原體應生長良好,培養(yǎng)基變成紅色(Uu或Mh),未加支原體液培養(yǎng)基管顏色不變。未發(fā)生顏色變化的最高血清稀釋度為代謝抑制試驗的抗體滴度。

(三) 間接血凝試驗

在一定條件下,抗體和相應抗原相遇,可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分子團很小,不能形成肉眼可見的反應。用經(jīng)鞣酸處理的紅細胞作載體,將抗原吸附在其表面,使紅細胞致敏,待與相應的血清抗體相遇時,可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凝集現(xiàn)象。

(四)生長抑制試驗

特異性抗體能阻止支原體的生長和代謝。用直徑為6mm-8mm的圓形滅菌濾紙片,以未稀釋抗血清浸透后放入無菌平皿內,于4℃下干燥后待用。 吸取待檢菌液0.5mL涂布于固體培養(yǎng)基上,置37℃使瓊脂表面稍干燥。以無菌操作鑷取抗血清紙片放于瓊脂表面,培養(yǎng)4日-5日后,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濾紙片周圍有無支原體生長。若濾紙片周圍無菌落生長,出現(xiàn)抑菌圈大于2mm者表示該支原體與抗血清系同種免疫原,小于2mm判為異種。

(五)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

目前主要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法及DNA探針技術作診斷。前者具有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且快速、簡便。但操作要求極為嚴格。

聚合酶鏈反應的原理是DNA片段擴增,其中支原體引物的選擇是PCR檢測技術中的關鍵。1991年Willonghby 設計的引物來自脲酶基因。Zheng等(1995)用MB抗原基因引物對所有14個血清型的Uu均顯示良好的PCR擴增效果,其敏感性較Willonghby設計的脲酶基因引物更好。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 網(wǎng)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056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