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chǎn)技術 » 包裝儲運技術 » 正文

甘薯的安全貯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5-05-18
     1.貯藏的要求 甘薯收刨時要做到“三輕”、“五防”!叭p”即:輕刨、輕運、輕人窖!拔宸馈奔矗悍浪獌、防雨淋、防過夜、防碰傷、防病害!「适砗扛哌_70%以上,皮薄、重量大,而貯藏期的病害又大部分是薯皮碰傷所引起的,所以收刨甘薯時防碰傷就成了保證甘薯貯藏的先決條件。因此,要輕刨,不要碰傷薯皮。運輸時車上先墊草或用筐裝車,有條件者最好裝入筐中直接入窖,減少裝卸碰傷。卸車要輕放,用筐人窖。這些要求雖然人人皆知,但嚴格做到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收刨甘薯時要注意收聽天氣預報,應在霜凍前收獲,以避免薯塊受凍。要防雨淋,雨天不能收獲甘薯,收出的甘薯也不能受雨淋。要做到當天收,當天運,當天入窖,不能 
在地里過夜。因甘薯遇7攝氏度以下氣溫就會受輕微冷害,而這種輕微的冷害又難以發(fā)覺,只有入窖后1個月才開始腐爛,所以收刨甘薯時不能讓甘薯在地里過夜。入窖時要剔除破傷及病害薯塊,否則就難以保證安全貯藏。甘薯安全貯藏就是要使甘薯在整個貯藏期間不壞、不爛、不受凍、不發(fā)病。經(jīng)過貯藏安全過冬育苗時要有足夠的薯種。而貯藏好甘薯的關鍵是:
  (1)種薯人窖時不帶病、無碰傷、不受凍、不受淹:帶病薯塊入窖后,因薯塊已有病菌,遇到適宜溫度、濕度及其他適宜的條件就會迅速發(fā)病。受凍、受淹薯塊部分組織已變質(zhì)或壞死,抵抗能力降低,入窖后逐漸被病菌侵襲而腐爛。碰傷、蟲咬薯塊,病菌容易從傷口侵入薯塊內(nèi)部而引起薯塊腐爛。
  (2)保持適宜的窖溫:不論采用哪種貯藏方法,保持適宜的窖溫都是貯藏好甘薯的關鍵。甘薯含水分較多,溫度低易受凍害,溫度過高病菌容易繁殖而發(fā)生病害。貯藏期的適宜溫度應保持在10攝氏度-13攝氏度,最低不能低于9攝氏度,最高不應超過15攝氏度。
  (3)保持一定的濕度:濕度與細菌繁殖和保持薯塊品質(zhì)有直接關系。濕度是病菌繁殖的條件之一。濕度大,病菌繁殖快,病害蔓延迅速;濕度小,薯塊水分喪失過多,影響薯塊品質(zhì)及發(fā)芽能力。貯藏期適宜的相對濕度應在85%-90%。
  2.貯藏甘薯的窖型
  甘薯貯藏窖型很多,歸納起來有4種基本類型。
  (1)高溫大屋窖及小屋窖
  高溫大屋窖是河南省70年代的一種窖型。其貯藏量大,有加溫設備,可進行高溫滅菌,對防治黑斑病及軟腐病有較好的效果,進出薯容易,管理方便。80年代以來,由于生產(chǎn)責任制的實行,洛陽市的汝陽縣等地研究推廣了適應農(nóng)村庭院貯藏的小屋窖。大、小屋窖中,又分為地上式、半地上式以及丘陵地區(qū)的大窯窖和磚券永久窖。大屋窖修建成本高,窖內(nèi)濕度小,薯塊新鮮程度低。
 、俅笪萁眩嚎煞譃榈厣鲜郊鞍氲厣鲜絻煞N。地上式墻從地面修建,按貯藏量多少可分為兩間、三間不等。墻高2.5米,屋頂三草三泥,前后墻留對口窗,東山墻建一耳房,為出入窖門及管理室。在管理室入窖門處挖坑修建煤火灶,修為道直通窖內(nèi)。窖內(nèi)火道設在中間偏后、高、寬各33厘米,坡度2%-3%;鼗鸬涝趬,無坡度,煙囪設在墻外。
  ②小屋窖:一般每窖可貯1500千克-3000千克,可選擇院內(nèi)或宅旁背風向陽處,也可選擇在兩座房的夾道中,長度可根據(jù)需要而定。一般長2米-3米,寬2米-2.3米,如修建半地下式可向下挖0.7米-1米。再壘墻,地下墻厚0.2米。如修建地上式可自地面向上壘墻,地上墻厚0.7米。可壘成雙層墻,中間填土或碎草,墻高2米,門留在南邊或東邊,瓦頂或草頂皆可,頂厚0.3-0.5米,三草三泥,房沿結(jié)合嚴密,不要留縫,以利保溫。前后墻對口窗。房建好后可在室內(nèi)建回龍火道,進火口要與地面平,延伸到后再返回前墻,出火口要高出地面0.7米-1米,通至室外并修煙囪,高出屋頂;鸬栏、寬各0.3米,三面散熱,坡度為3%。甘薯入窖前在窖內(nèi)所鋪臥磚上鋪荊笆或高粱稈,使薯塊不直接接觸地面,以利加溫后溫度保持一致。薯堆中間要隔1米放一個通氣籠或高粱秸把。堆高1.3-1.7米,上留0.3米-0.5米的空間。薯堆四周不可直接靠墻。室外在進火口處修建煤火灶,爐膛要大,進火口坡度為30%,以利熱氣進入火道。
 、坌∥萁训墓芾恚呵捌诮褍(nèi)應保持在10攝氏度-13攝氏度,如窖溫高可在晴天開窗散熱,待窖溫穩(wěn)定在12攝氏度時就應注意保溫。入窖后1個月,外面氣溫下降到0攝氏度以下,即加掛門簾,并堵死出氣口,使窖溫不低于10攝氏度。如窖溫低于9攝氏度即應加溫并在薯上蓋干草保溫。立春以后天氣回暖,在晴天可適當開窗通氣,但不要使窖溫降至9攝氏度以下。在整個貯藏期要每隔2天-3天檢查1次窖溫,尤其應注意小屋窖西北角下部容易出現(xiàn)低溫,應隨時采取有效措施。小屋窖貯藏損耗率約在1%以下。豫西丘陵山區(qū)可在崖頭處打小窯窖,建造方法和小屋窖大同小異。
  (2)井窖
  井窖是河南省西部及中部地區(qū)慣用的一種窖型。其深度為2.5米-3.5米,每窖容量2000千克-5000千克。其形式有:一井兩室、一井多室、雙室、雙筒井窖及改良井窖等。井窖適宜地下水位低的地區(qū),其優(yōu)點為保溫性能好,貯后薯塊新鮮;缺點是散熱慢,因不能高溫處理,容易發(fā)生病害,需采取一系列防病措施,控制適宜溫度,才能達到安全貯藏的目的。
 、倨胀ň眩壕采3米-4米,井窖深度超過4米,保溫雖好,但散熱慢,容易發(fā)生高溫。2米深的井窖易受地面低溫的影響,不易保溫,常遭凍害。井筒上口直徑約0.8米,下口直徑約1米。有利保溫。窖內(nèi)挖兩個洞,洞寬1.7米,高1.7米-1.9米,長2.6-3米,洞頂半月形,洞門寬約0.8米,高約2米,兩個洞可貯藏薯種3 000千克左右。為了便于通氣,在井窖兩邊各設通氣洞1個,通氣洞沿井筒壁垂直開溝挖成,然后用瓦和泥涂嚴井筒壁。通氣洞上口15厘米-20厘米見方,下口23厘米-27厘米見方,高出地面30厘米-60厘米,如溫度下降即可堵死。
  ②改良井窖:先挖成與普通井窖規(guī)格一樣的井筒,由筒底向一個方向打0.83米寬的走道,在走道的另一側(cè)每隔1.3米-2.7米挖1個貯藏洞,在走道和貯藏洞的上方均可挖氣眼,以利通風換氣。
  (3)棚窖
  在地下水位較高,不宜打井窖的地區(qū)常用棚窖。棚窖一般貯量為1500千克-2500千克,也有高達5000千克以上的。因構(gòu)造不同可分為十字型、非字型等,深度1.7米-2.3米。棚窖的優(yōu)點是適宜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qū),散熱容易,出入方便;缺點是保溫性能差,易遭受冷害。
  淺棚窖適宜地下水位高、土壤不太堅實的地方采用。優(yōu)點是建窖省工,薯塊取存方便;缺點是保溫差,易受冷害。淺棚窖的窖溫主要靠呼吸作用放出的熱量來維持,所以貯藏量不能太少(不得少于2500千克),太少窖溫低。窖上拾棚架蓋草和土。現(xiàn)以單室淺窖為例說明其構(gòu)造。選擇避風向陽、地勢較高的地方建造。挖深2米、寬1.7米-2米、長4米-5米、四角為弧的方坑?由嫌媚玖霞芷,用高粱秸搭棚蓋好,窖初期為了散熱,窖頂可覆蓋一層薄土,立冬后氣溫下降覆土層加厚,到冬至前后,覆土厚可達到l米左右。在窖的一頭留一個人能上下的窖口,另一頭可設一個高出地面的氣孔(可測窖溫)。窖的四周可挖排水溝,防止雨水流人窖內(nèi)。為了防止冷空氣進入窖內(nèi),可在窖的一頭離窖0.7米-1米遠的地方挖一直徑0.7米與窖一樣深的窖筒,筒底下向窖內(nèi)建一個人可以彎腰出入的窖門,檢查薯塊時可以由此洞出入。棚下留的窖口要封嚴。棚窖前期不易出現(xiàn)高溫,但薯堆不易過大,為了使薯堆中溫度易于消散,可在薯堆中每隔0.7米-1米放1個高梁秸把。入窖1個月內(nèi),因薯塊呼吸旺盛,窖溫較高,窖頂常有水珠下滴,堆頂常因濕度過大而發(fā)生軟腐病。為了降低薯堆上層濕度,可在薯堆上蓋干草,隔幾天將濕草換掉拿出晾干。入冬以后往往會出現(xiàn)低溫,應注意封嚴窖門并加厚窖頂,使溫度始終保持在11攝氏度-13攝氏度。棚窖保溫性能差,應注意保溫,特別是窖頂覆土不能過薄,并注意檢查有無透風洞。冬至以后如窖溫不足10攝氏度,要用煤火加溫,雨雪后要掃去窖頂附近積雪,以免浸漏到窖內(nèi)。井窖及棚窖都要有適當?shù)馁A藏量,每窖適宜貯量以占窖室體積的3/4為宜,留出一定空隙,以利散熱。貯藏過滿,薯量過大,容易積累大量的熱量而使窖溫急劇增高,造成病害迅速蔓延。
 。.發(fā)券大窖(拱形大窖)
  發(fā)券大窖的優(yōu)點是堅固耐用,貯藏量大,前期有利于降溫散濕,后期有利于保溫防凍,只要貯藏量適當,不需人工加溫即可保證安全貯藏。磚券大窖的形式很多,這種窖的特點是四周墻和頂部加土厚,各洞都有氣眼,通風保溫好,管理方便。根據(jù)貯藏洞排列方式分為非字型和半非字型兩種:
  (1)半非字型發(fā)券大窖:由貯藏洞、走廊、門窗、氣眼、窖頂、管理室等部分組成。整個大窖最好采用半地下式,由地面向下挖l米深處建窖,這樣便于保溫。如果建在地面上,整個大窖東西側(cè)墻要加厚并砌成梯形墻。
 、儋A藏洞:南北向,東西排列。洞的大小和多少可以根據(jù)貯藏量決定,一般洞寬2.5米-3米,高2.5米-2.9米,長8米-10米。每洞可貯藏25000千克左右。四周砌石墻,厚度除南墻0.8米外,其余的均為0.5米。洞頂用磚發(fā)券,走廊設在南邊,距南墻1.5米,高為2.5米-2.9米。
 、陂T窗:在走道的東端留一門,與管理室相通作為內(nèi)門,在每個貯藏洞距南墻1.5米處設一個寬2米、高1.5米洞門。每個貯藏洞的南墻上各留一寬60厘米-80厘米、高40厘米-80厘米的雙層玻璃窗,以利透光和保溫。
 、蹥庋郏涸诿總貯藏洞的券頂留一二個氣眼,高出地面50厘米,直徑為25厘米-30厘米。
 、芙秧敚河么u或石頭發(fā)券,并在窖頂及四周覆土1.5米左右,以利保溫。
 、莨芾硎遥涸诮训囊欢松w一小房作管理室,大門設在南面,內(nèi)門與貯藏洞相通。
  (2)非字型發(fā)券大窖:由貯藏洞、夾墻、走廊、氣眼、窖頂、管理室等部分組成。
 、儋A藏洞:東西向,南北排列,分兩排位于走廊的兩側(cè),洞口相對,洞多少可根據(jù)貯藏量多少而定。一般洞寬2米-2.5米,高2.5米-3米,長5米,每洞可貯藏薯種7500千克左右。
  ②夾墻:在窖南面距貯藏洞1米處另砌一外墻,兩墻之間用土填實,以利保溫。外墻高出窖頂2米,以擋窖頂覆土。
 、圩呃龋何挥谥醒,南北向,寬2米,高3.5米-4米,南端在墻外處留門與管理室相通作為內(nèi)門,在內(nèi)門上方裝一寬1.7米、高1.2米玻璃,以利透光。
  ④窖頂:用磚或石頭發(fā)券,窖頂及四周均覆土1.0米,以利保溫。
 、莨芾硎遥涸诮训哪隙私訆A墻蓋小房作為管理室。整個大屋窖最好采用半地下式,即從地面向下挖1米深建窖,如建在地面上,四周墻應加厚。
  4.掌握貯藏期的適宜窖溫
  甘薯窖溫度管理可分前、中、后三期進行。
  (1)前期:入窖20天-30天為前期。此期有加溫設備的大屋窖、小屋窖、大窯窖以及棚窖均可采用高溫處理,以防止黑斑病及軟腐病的為害。據(jù)調(diào)查,經(jīng)高溫處理的薯塊,貯藏65天后黑斑病的發(fā)病率只有1.3%,而未經(jīng)高溫處理的發(fā)病率為73.6%,高溫處理的防病效果達90%以上。已發(fā)病的薯塊高溫處理后病斑逐漸萎縮,有些病斑脫落;產(chǎn)生木栓組織。此外,高溫處理對軟腐病也有較好的防病效果。據(jù)調(diào)查,高溫處理的薯塊完好率為90%,未經(jīng)處理的大部分發(fā)生軟腐病。高溫處理:分3個階段,即升溫、保溫、降溫。在升溫階段,從燒火加溫到薯堆溫度達到35攝氏度需1天-2天。加溫要猛,溫度上升要快,待氣溫上升到36攝氏度時;,使溫度逐漸達到上下一致,最后使溫度穩(wěn)定在35攝氏度-37攝氏度。加溫期溫度上升快,薯塊呼吸作用旺盛,每隔1小時測量1次薯窖各部位的溫度。第二段為保溫階段,使35攝氏度-37攝氏度的溫度保持4晝夜。如溫度下降到35攝氏度以下,可燒小火提溫。第三個階段為降溫階段,當高溫保持4晝夜后,應打開全部門窗散熱,降溫要快,1天-2天以內(nèi)窖溫降至15攝氏度左右,以后即進入常溫管理。無加溫設備的井窖、棚窖及其他窖型,甘薯人窖后可利用薯塊呼吸時放出的熱量進行傷口愈合,使窖溫保持在15攝氏度-18攝氏度。但要注意高溫期不能保持過長,一般5天-7天即可,時間過長容易發(fā)生病害),并注意不要使溫度上升到20攝氏度以上。
  (2)中期:入窖1個月至次年立春為中期。這個時期主要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不管哪一種貯藏方法,窖溫都應保持在10攝氏度-13攝氏度。如窖溫降低在10攝氏度以下,就應采取措施加溫。大屋窖可適當加溫或窖中生煤火。棚窖、井窖應檢查窖口是否封嚴,并將窖口覆蓋物加厚。棚窖也可在窖內(nèi)生火升高溫度,或在薯堆加蓋干草?傊衅谝员貫橹,注意窖溫穩(wěn)定,避免波動太大。
  (3)后期:立春以后為后期。此時氣溫逐漸回升,但窖溫仍應維持在10攝氏度-13攝氏度。晴天可適當打開窖門通風換氣。為了準確地了解窖溫變化,每個薯窖中都應安放溫度計。入窖后初期溫度變化大,應每天觀察1次,中后期2-3天觀察1次。高溫與低溫都會發(fā)生爛窖,但高溫、低溫所引起的爛窖現(xiàn)象有明顯的區(qū)別,因而正確地判斷高溫和低溫爛窖是十分必要的。高溫是指在高溫處理后窖溫仍在18攝氏度以上。如果窖溫在20攝氏度以上而時間又長,濕度又較大,就容易引黑斑病及軟腐病迅速發(fā)展,以致造成爛窖。黑斑病的發(fā)病期大多在入窖初期。高溫也使軟腐病發(fā)生,濕度越大,軟腐病發(fā)生越快。高溫的另一個特征是部分薯塊有萌芽現(xiàn)象。薯窖溫度在7攝氏度以下就是低溫。低溫可使薯塊受冷而引起冷害,其發(fā)生時間多在1月-2月。在7攝氏度薯塊可受輕微冷害,從受冷到發(fā)生腐爛要1個月左右;3攝氏度-5攝氏度時2天-5天即受冷害,從薯塊受冷到發(fā)生腐爛要20天-30天;l攝氏度-2攝氏度低溫l天-2天即發(fā)生冷害,從受冷到發(fā)生腐爛需10天-15天。冷害發(fā)生后先是薯塊斷面汁液減少,繼而有黑點出現(xiàn)(群眾叫花心)。冷害發(fā)生過程比較緩慢,如果入窖后短期發(fā)爛窖,是收獲時受凍或水澇造成。開春后腐爛多半是人窖后凍害引起的,貯藏期冷害多發(fā)生在薯堆表面、窖門附近、通氣洞處。
 
分享: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chǎn)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chǎn)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