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鴨疫里氏桿菌病的診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12-03
核心提示:一、病原學。鴨疫里氏桿菌為革蘭氏陰性小桿菌,不形成芽胞,不運動。純培養(yǎng)菌落涂片可見菌體呈單個、成對或呈絲狀,菌體大小不一,0.2-0.4微米1-5微米,用瑞特氏法染色時,菌體兩端濃染,呈兩極染色特性,用印度墨汁染色可見到莢膜。 二、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主要自


    一、病原學。鴨疫里氏桿菌為革蘭氏陰性小桿菌,不形成芽胞,不運動。純培養(yǎng)菌落涂片可見菌體呈單個、成對或呈絲狀,菌體大小不一,0.2-0.4微米×1-5微米,用瑞特氏法染色時,菌體兩端濃染,呈兩極染色特性,用印度墨汁染色可見到莢膜。

    二、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主要自然感染1-8周齡的鴨,尤以2-3周齡雛鴨最易感,1周齡內幼鴨和8周齡以上大鴨少見發(fā)病。在污染鴨場的感染率可達90%以上,病死率高低不一,與感染鴨的日齡、環(huán)境條件、應激因素等有關。

    2、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飛沫、塵土等經呼吸道和損傷的皮膚等途徑傳播。

    3、流行形式: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尤以冬季為甚,常表現(xiàn)明顯的“疫點”特征,即在本病流行較為嚴重的鴨場,其周圍鴨場也常有此病流行。

    4、應激因素對本病流行的影響:被本病感染而無應激的鴨通常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但如受應激因素的影響,如育雛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衛(wèi)生條件差、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缺乏、轉舍時受寒冷或雨淋的刺激、其他傳染。喆竽c桿菌病、禽霍亂、鴨病毒性肝炎等),均可引起本病暴發(fā)流行,加劇本病的發(fā)生和病鴨死亡。

    三、臨床癥狀

    1、最急性型:見不到任何明顯癥狀而突然死亡。

    2、急性型:病初表現(xiàn)眼流出漿液性或粘性的分泌物,常使眼周圍羽毛粘連或脫落;鼻孔流出漿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有時分泌物干涸,堵塞鼻孔;輕度咳嗽和打噴嚏;糞便稀薄呈綠色或黃綠色;嗜睡、縮頸或嘴抵地面、腿軟、不愿走動、步態(tài)蹣跚;瀕死前出現(xiàn)神經癥狀,如痙攣、背脖、兩腿伸直呈角弓反張狀、尾部搖擺等,不久抽搐而死,病程一般2-3天。

    3、慢性型:多見于日齡較大的小鴨,病程1周以上。病鴨表現(xiàn)精神沉郁、少食、共濟失調、痙攣性點頭運動、前仰后翻、翻轉后仰臥、不易翻起等癥狀。少數(shù)鴨出現(xiàn)頭頸歪斜,遇驚擾時不斷鳴叫和轉圈、倒退等,而安靜時頭頸稍彎曲,尤如正常。因采食困難,逐漸消瘦而死亡。

    四、病理變化

    1、纖維素性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心包膜外面覆蓋纖維素性滲出物,使心外膜與心包膜形成粘連。

    2、纖維素性肝周炎:肝表面覆蓋一層灰白色或灰黃色纖維素膜,易剝離。肝腫大呈土黃色或棕紅色。病程較長者,纖維素性滲出物被肝被膜生長出的肉芽組織機化,呈淡黃色干酪樣團塊。

    3、纖維素性氣囊炎:氣囊渾濁增厚,被覆纖維素性膜。

    五、防治

    1、預防:加強飼養(yǎng)管理,注意育雛室的通風換氣,干燥防寒。適宜飼養(yǎng)密度,清潔衛(wèi)生等是控制和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2、藥物防治:多種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對本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由于鴨疫里氏桿菌易產生抗藥性,用藥前最好能做藥敏試驗,篩選高敏藥物,并注意藥物的交替使用。一般可選用下列藥物:復方敵菌凈0.04%比例拌料口服4-6天;慶大霉素按4000-8000微克/公斤體重肌注,每天1-2次,連用2-3天;利高霉素按藥物有效成分0.044%拌料口服3-5天;磺胺喹沙啉,按0.1-0.2%比例拌料口服3天,停藥2天后再喂3天;青霉素、鏈霉素肌注,雛鴨各0.5-1萬微克,中幼鴨各4-8萬微克。

    3、疫苗預防:鴨疫里氏桿菌血清型較復雜,美國成功研制了包括1、2、5三種血清型的多價弱毒活疫苗,經氣霧或飲水免疫1日齡雛鴨,可產生明顯的保護作用。

 

 
分享:
關鍵詞: 鴨疫 里氏桿菌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