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蘑菇又名小松菇,其子實體脆嫩爽口,是餐桌上的佳品,F(xiàn)將其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一、原料配方 巴西蘑菇栽培原料較為廣泛,如按25平方米的栽培面積計算,需要麥秸500公斤、干牛糞250公斤、餅肥4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尿素5公斤、石灰45公斤、石膏15公斤。
二、堆制發(fā)酵 巴西蘑菇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8℃~34℃,子實體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6℃~28.5℃。春季栽培時一般在3月上旬建堆發(fā)酵,在3月下旬或4月初播種。堆制發(fā)酵的第一步是將麥秸浸泡,讓麥秸充分吸水。浸泡過程中加入適量石灰,按50公斤麥秸加3公斤石灰計算。第二步是制糞肥。將干牛糞和餅肥打碎過篩,用尿素溶液浸泡過篩的干牛糞和餅肥,濕度以手握成團、落地能散為宜,然后將其拌勻待用。第三步是制堆。先把吸水后的麥秸鋪成0.3米厚、1米寬、7.5米長的堆底,然后撒上一層處理好的糞肥,在料面上噴淋適量清水。以此類推,直到堆完原料為止。
建堆后4~5天,當料堆內(nèi)的溫度達到70℃左右時進行第1次翻堆,翻堆過程中一定要把麥秸與糞肥充分拌勻,邊翻邊加入1/2的石膏。翻堆后過3~4天,當料堆內(nèi)的溫度達到65℃時進行第2次翻堆,翻堆時噴施用10~15公斤石灰制成的石灰水。再過4天后進行第3次翻堆,邊翻堆邊加入全部的過磷酸鈣、剩余的石膏和適量的石灰(調(diào)節(jié)培養(yǎng)料的pH值為8.5).3天后再進行最后一次翻堆,翻堆后在制堆時不要壓得太實,盡可能在堆上多打氣孔,當氣孔消失并有白色菌絲密布時可進棚鋪料。
三、鋪料播種 菇棚內(nèi)鋪的培養(yǎng)料的厚度為20~25厘米,培養(yǎng)料的溫度不得超過27℃~28℃。播種菌種時先將1/2的菌種用消過毒的木棒橫向送入料內(nèi),深度為4~6厘米,然后再把另一半菌種均勻地撒播在料面,輕輕壓平。播種后棚內(nèi)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料面溫度保持在25℃左右。
四、播后覆土 播種后前3天關(guān)閉菇棚,3天后加大菇棚的通風量,20天左右菌絲長長、絲面變厚時及時覆土。覆土前先將土制成土粒,土粒分粗、細兩種,粗土粒是細土粒4倍大小,細土粒如黃豆粒大小,然后按50公斤土粒加0.5公斤石灰、50克多菌靈的比例進行處理,一邊拌一邊噴灑甲醛稀釋液,將土粒拌濕,兩天后待用。覆土前先覆一層粗土粒,以剛好存滿料面為宜,2天后噴灑適量澄清石灰水,當土縫出現(xiàn)菌絲后(6天左右)覆細土粒,厚度為3厘米。覆土后始終保持土層濕潤,當有大量絨毛狀菌絲出現(xiàn)時加大棚內(nèi)的通風量,使土層表面稍干,誘發(fā)菌絲形成子實體。
五、出菇管理 當有少量子實體出現(xiàn)后可對其噴水(勤噴、輕噴),其間要稍微通風。當子實體長到3厘米以上時,停止噴水,菇蓋表面呈現(xiàn)深褐色且出現(xiàn)鱗片時可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