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荬菜別名苦苣菜、苦菜、涼麻、鵝菜等。是菊科苦苣屬中以嫩葉為食用器官的一種蔬菜。可炒食或做湯。食用時先用開水燙過,再用清水漂洗,再食用。苦荬菜野生于田野、路旁、村舍附近。也可人工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苦荬菜植株高50~60厘米,開展度40厘米。莖中空、莖葉折斷處有乳白色汁液出現(xiàn)。圓葉種,葉圓形,葉片較寬,青綠色;尖葉種,葉披針形,葉片較窄,淡綠色;花葉種呈羽狀分裂,有裂片4~6對,綠色。葉片互生,羽狀深裂,裂片不對稱,葉緣為不規(guī)則的尖鋸齒狀,葉片較薄,葉面平滑,有少量蠟粉。莖生葉的葉柄有窄翅,莖上部葉抱莖,有兩枚尖的葉耳。花為頭狀花序,花冠黃色,兩性花。瘦果長橢圓形,稍扁有棱。種子千粒重1.6克左右!
苦荬菜適應(yīng)性強,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嚴,抗性強,有耐寒品種,也有耐熱品種,耐肥耐澇。對土壤和光照條件要求都不嚴格!
二、栽培技術(shù)
(一)栽培季節(jié) 苦荬菜從春到秋皆可播種,但主要以春、秋兩季為主。根據(jù)需要也可在保護地內(nèi)播種。
(二)整地播種 苦荬菜的根群入土不深,故不須深耕,施基肥后翻耕,做成150厘米左右寬的畦,直播的株行距30厘米×20厘米,進行條播或穴播,播種量為每畝50~80克。育苗的當苗長至9~10片葉時定植。
(三)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后開始松土、除草和追肥,直播的,應(yīng)在4~5片葉時中耕除草和追肥。整個生長期追肥3~4次,肥料以稀薄人畜糞尿為主!
(四)采收 苦荬菜可一次性采收,也可分次掰葉采收,但為了延長采收期,一般多行掰葉采收,即每次每株只掰下外葉5~6片后,再讓其生長,以待下次采收。每次采收的間隔為7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