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種植模式可通過合理搭配、間作套種等手段,充分利用作物間的時間差、空間差、生理差,一年內在同一地塊上種植多季作物。進行作物間的組配時,要掌握以下技術要點:一是種植新型作物,尤其是高效作物和特色作物時,所選作物要遵循引種規(guī)律,符合本地生態(tài)條件、勞動力狀況及經濟發(fā)展水平,能在預定季節(jié)內正常生長,并能實現高產優(yōu)質;二是掌握作物間的相生相克關系,注意高矮搭配、用地養(yǎng)地,有利于作物間共生互利,在播期的安排、茬口的銜接上,不影響前后茬作物的生產,能實現季季增產,全年豐收;三是巧用共生期,通過留預留行、育苗移栽等措施,解決季節(jié)矛盾;四是注意把合理密植、化學調控、免耕淺耕等技術進行合理組裝配套,提高模式的綜合效益。
目前可重點發(fā)展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有(“—”表示連作、“=”表示套作、“+”表示間作):
雙季稻區(qū):雙低油菜—優(yōu)質早稻—兩系晚粳、油菜(小麥)=瓜—水稻、菜(地膜土豆、紅菜薹)—水稻—水稻、土豆=西瓜—晚稻、綠肥—蓮藕—晚稻、西瓜(花生)—荸薺、草莓(榨菜、地膜花生)—晚稻、小麥=玉米—水稻、大麥—大豆—晚稻。
中稻區(qū):大蒜—中雜、優(yōu)質小麥—雜交中稻。
棉產區(qū):小麥=菜(榨菜、毛豆、大蒜)=棉花、小麥(油菜、蠶豆)=西瓜=棉花、菜=辣椒(毛豆、花生)—棉花、小麥=棉花+姜(玉米)、草莓(洋蔥)=棉花、白菜—土豆=棉花。
旱雜糧區(qū):小麥(油菜)=西瓜—菜、小麥=西瓜(玉米)—大豆(綠豆、秋番茄)、小麥=大豆(玉米)=紅苕(花生)、土豆=玉米=紅苕(大豆、秋蘿卜)、小麥=甘蔗。
蔬菜區(qū):茄子(辣椒、番茄、黃瓜)—芹菜(蘿卜、豇豆)—大白菜(大蒜、萵苣、菠菜)、大蒜=土豆=番茄(西瓜)、大蒜—萵苣—冬瓜、小白菜—絲瓜+地豇豆—蘿卜、花菜—地瓜—蘿卜、豌豆—蔬菜-玉米。
各地還可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按上述要點對現有糧棉油、菜果瓜等作物進行科學組配,提高兩熟,發(fā)展三熟和多熟作物,合理安排作物之間、農林牧漁之間的比例、結構,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率、產品的競爭力和商品價值,通過良種良法良制來實現高產、優(yōu)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