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系統(tǒng)(膽囊及膽管)發(fā)生了結石。根據結石的分布部位,分為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及肝內膽管結石。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點,三者之間可互相演變發(fā)展。膽石主要由膽汁中的膽固醇、膽色素、鈣鹽等物質構成。膽石形成因素復雜,常見者為膽汁代謝及排泄異常,感染或炎癥以及膽道蛔蟲等。膽囊結石數量不一,大小不等,其成分以膽固醇為主,帶石者半數以上可無癥狀,有的僅表現為消化不良或上腹不適等。但有可能引發(fā)急性膽囊炎而出現癥狀。膽總管及肝內膽管結石的成分,以膽紅素或混合結石為主,引起的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多取決于結石對膽管阻塞的程度和有無感染存在,多數可由此引起發(fā)急性膽管炎而出現右上腹痛、寒戰(zhàn)、高熱及黃疸。臨床上有價值的診斷方法主要有:膽囊X線造影、B型超聲檢查、纖維十二指腸鏡逆行膽管造影和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等。膽石癥的治療,有排石、藥物溶石和沖擊波碎石療法以及手術治療。溶石和碎石療法目前僅選擇性地應用于適宜此法的膽囊結石,手術切除膽囊仍為安全有效的療法。膽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較復雜,需根據病情及結石特點酌情采用排石療法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