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古代稱羊肉為“羝肉”、“羯肉”。性溫,味甘。具有益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
羊肉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在每百克羊肉中,含蛋白質(zhì)17.3克,脂肪34.6克,碳水化合物0.6克,鈣11毫克,磷129毫克,鐵2毫克,維生素B10.07毫克,維生素B20.13毫克等營養(yǎng)物質(zhì)。
羊肉一般常做成羊肉湯、羊肉餡、烤羊肉、涮羊肉、黃燜羊肉、紅燒羊肉、清燉羊肉、辣味燒羊肉等菜肴。
羊肉是動物性大補佳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yǎng)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祖國醫(yī)學(xué)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佳品,是一種優(yōu)良的溫補強壯劑。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御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fù)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羊肉中所含的鈣質(zhì)和鐵質(zhì)高于豬肉、牛肉,因而常吃羊肉,對肺結(jié)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chǎn)后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yǎng)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癥,非常有益。因此,常吃羊肉、喝羊奶,可治療肺病;常喝羊肉湯,可減輕或治愈氣管炎咳嗽和傷風(fēng)咳嗽;羊羔肉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特別養(yǎng)身,能治愈黃病。所以,從古到今,一直公認羊肉是防寒大補之品。
羊肝、羊腎、羊心、羊血、羊骨、羊肚等既可食用也可藥用。如羊肝,有補肝明目作用,可治療夜盲、貧血;羊腎,有補腎、益精、助陽作用,可治療腎虛陽痿、早泄遺精、腰膝酸軟等癥;羊心,有補心益血作用,可治療心悸、失眠、氣短等癥;羊血,有活血、止血、解毒作用,適用于產(chǎn)后血淤,吐血和大便下血等癥;羊骨,煮湯服用有補益作用,可去風(fēng)濕、強筋壯骨;羊肚,可補肺氣,調(diào)水道,可治療肺虛咳嗽、小便不利等癥。由此可見,羊的全身都可用于滋補和藥補,是十分理想的滋補強身之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