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科莎草屬毛軸莎草中的一個變種,學(xué)名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多年生草本,作編織用的纖維作物。又稱咸水草、三角草和莞草。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廣東東莞縣一帶已有栽培,至今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亦有栽培。
須根系,具有地上莖和地下莖。地下莖匍匐橫生表土層,有假節(jié),節(jié)為鱗片包裹;地上莖直立,莖的中上部形成三棱形。葉著生于地上莖基部,葉鞘較長,包裹地上莖的基部,棕色;ㄎ挥谏锨o頂部,復(fù)出聚傘花序和小穗狀花序,松散,自花授粉。果實為小堅果,成熟時黑褐色。
喜溫好濕,耐堿性較強,對土壤選擇不嚴,不僅淡水田可種植,沿海咸水田也可種植,一般在pH4-5仍可正常生長,當(dāng)土壤耕層氯含量達0.5%、并灌入氯含量0.08-0.25%咸水時,還有利草質(zhì)的提高,生育過程可分為草芽萌發(fā)、草莖伸長、現(xiàn)蕾開花和種子成熟4個時期;ㄆ跒4-8月,以8月為最盛,9月則種子成熟。
2-4月栽插,規(guī)格一般為20×20cm,每穴3-4棵苗,栽深5-6.5cm。栽后至封行前要及時中耕除草。收割前60天每公頃施氮磷鉀配合肥料2250kg,肥料要分三次近施,最后一次于收割前20天施下。栽植后要灌深水養(yǎng)苗返青,返青后于夜間灌淺水,臨近收割前,要落干田水促草莖成熟。草莖由綠轉(zhuǎn)淡黃有光澤時,標志草莖已成熟,即為收割的適期。